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信息的泄露日益严重。最常见的经常可以收到陌生的推广电话或者短信推销。这些都是信息别泄露的体现。近日,湘潭一通讯店员工,利用工作之便,将客户手机号码提供给他人,用于网上注册从中非法获利,被警方依法拘留。接下来将由小编为您介绍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赶紧随着小编的视角一起来看看吧!
资讯详情 :2021年11月26日,湘潭市公安机关接到湖北公安的线索协查,一个侵犯公民信息的团伙,其下线涉及全国15省市,雨湖区鹤岭镇一个移动通讯营业厅就在其中。为此,鹤岭派出所民警迅速展开调查。
雨湖公安分局鹤岭派出所民警张胜文介绍,刚开始调查营业厅老板称不知情,其他工作人员也表示不知道 ,随后警方经过侦查,都指向一名黄姓工作人员。
经查明,2020年12月至今年10月份期间,在手机通讯店工作的黄某,利用为客户办理办理业务的工作之便,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客户的手机号码提供给他人,用于网上注册京东、抖音、支付宝等平台,黄某从中非法获利986元。
“我是被别人拉进一个业务群 很多人都是这样弄的,不知道是违法行为 以后不会这么做了。”涉事人员黄某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公安机关对黄某进行1000元的行政处罚。同时,涉事手机通讯店因内部疏于管理,造成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被公安机关予以行政警告。
案例1
12月8日,四川成都公布新增3名本土确诊病例轨迹,其中一名20岁病例赵某因曾踏足4间酒吧,其行程与隐私被网络曝光引发争议。当天,一张身穿白裙、坐在车内的女性照片被传言系赵某,在多个视频平台传开。今天(8日)下午,该照片当事人小瑶向记者辟谣称,其不是成都人,网传照片实际上是其艺术照。对于照片被盗用一事,其已报警。
案例2
美股上市刚刚过去5天,滴滴经历了很多。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网信办”)发布通知称,“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网信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而近几年,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是国家网信办等部门的关注重点,国家相关部门不间断地点名涉及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滴滴是其中之一。
“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网信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7月4日晚,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下架‘滴滴出行’App的通报”。
对此,滴滴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滴滴坚决落实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已于7月3日暂停新用户注册,滴滴出行App将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下架整改。已下载‘滴滴出行’App的用户可正常使用,乘客的出行和司机师傅的接单不受影响。真诚感谢主管部门指导滴滴排查风险,我们将认真整改,不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技术能力,持续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持续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如今,滴滴面临“多事之秋”。7月2日,国家网信办就曾针对滴滴发布过公告。国家网信办称,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泄露他人个人信息怎么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拒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用户的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的规定,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定罪处罚。
《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
(二)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致使刑事案件证据灭失,情节严重的;
(四)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综上所述,泄露他人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小编再此提醒大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基本的法律意识,切勿以身试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旦有违法犯罪行为,肯定要接受法律制裁的。小编再此提醒大家,我们应该遵守法律,并且阅读相关的法律条例不踩法律的雷区。以上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平台律师,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2021.12.15 16: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