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撒狗粮的日子了。2 月 14 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像往年一样,微信官方宣布特地将个人红包的限额从 200 元提升至 520 元。报道一出,立马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许多网友纷纷留言,其中有网友留言道:今天又可以不用吃饭了,光吃狗粮都吃得饱饱的了。别问我为什么知道。 具体情况赶紧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 月 14 日,微信官方宣布特地将个人红包的限额从 200 元提升至 520 元。为了今天还特意上线了三个新的情人节限定状态,分别为“撒狗粮”“吃狗粮”以及“疲惫”,生动形象,先吃为敬。
在各种能够表达情侣间爱意的日子里,红包额度上调是微信的固定操作。
律师提醒:
对于这类代表特殊意义的红包,520 元 / 1314 元 / 9999 元等 特殊金额可能被认为具有特殊含义,属于赠予,分手时不能主张返还。
案例
张张(化名)和花花(化名)相恋了两年,最终因两人性格不合而分手,可张张在这场恋爱中为花花花了不少钱,热恋期间为了哄女朋友开心,像七夕节、情人节、5月20日等等,陆陆续续向花花转账了共计3万余元,分手后,张张对自己的转账行为十分后悔,并且认为恋爱期间的转账应该属于借款,要求花花返还。
不过花花没有同意,认为那些钱都是张张自愿转的,不能算是借款,无需归还。
张张气恼不已,便把花花告上了法庭,恋爱时卿卿我我,分手后便成了冤家。
法院审理后认为,张张在恋爱期间向花花转账,本质上应是张张为增进双方感情,维持恋爱关系的赠与行为。尽管张张主张自己的转账行为系以缔结婚姻为目,但据双方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无法看出张张有将结婚目的约定为赠与合同所附的条件。
除了一笔6666元的转账明确注明借款,花花在收取时,明确知晓且仍然收取,应当认定双方构成借款关系的合意,对于该笔借款应当返还。
最终法院判决:花花返还给张张借款6666元,驳回张张的其他诉讼请求。
普法时间
情侣之间互赠财物的现象在现今非常普遍,恩恩爱爱时啥也不计较,但到了分手后,想起自己曾转过的账,就觉得特别亏,当日的情侣便成了法庭上的原告和被告,那么七夕红包到底是属于借款还是赠与行为呢?要从多个方面考虑。
首先,恋爱是你情我愿,情侣之间的转账行为也应当是你情我愿,如果存在有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强迫”对方转账等,即使是七夕节日,也有可能会被认为附有解除条件的赠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不过像节日里的小额财物,比如“520”、“1314”的红包,大概率是要不回来的。
其次,情侣具有亲密关系,虽然还没有步入婚姻,关系并不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在七夕等节日里向恋人发送“特殊含义数字”的红包或转账,主要还是为了表达爱意,因此此类转账行为通常会被认定无偿赠与,是维持爱情的赠与行为,而非借贷。
但如果注明了是借款,对方默认,收下了这笔钱,即表明双方之间存在借款关系的合意,是需要归还的。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分手后没有修改转账密码,一方心里面感到非常不满,认为自己青春喂了“狗”,要求青春损失费,从而擅自拿过另一方的手机向自己转账,这种行为则有可能构成盗窃。
综上所述,如果给情侣发这类代表特殊意义的红包,520 元 、 1314 元 、 9999 元等特殊金额可能被认为具有特殊含义,属于赠予,分手时不能主张返还。恋爱虽美,转账需谨慎。以上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平台律师,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2022.02.14 09: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