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不少人购物都是通过网络方式的,但是网购由于看不到实物的商品,容易发生纠纷,消费者应当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网购欺诈消费者,消费者怎么维权呢?近日,上海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54名,涉嫌虚假网购诈骗涉案千万。那么网购欺诈消费者,消费者怎么维权?接下来将由小编为您介绍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赶紧随着小编的视角一起来看看吧!
资讯详情:2021年11月11日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召开“‘砺剑1号’专项行动”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在“砺剑”行动中破获的一批网购类诈骗案件。日前,杨浦警方捣毁了一个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虚假购物广告进行引流,继而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实施诈骗的团伙,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54名,涉及全国各地受害人近千名,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上海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陆敏韡警官主持会议并通报整体情况;刑侦总队九支队吴强大队长通报警方侦破一起虚假网络购物诈骗案相关情况;杨浦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李海龙、杨浦分局刑侦支队街面犯罪侦查队指导员蔡阳参加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2021年8月,杨浦警方在工作中发现:有人利用网络短视频平台发布所谓“黑发保健品”的广告,自称“百年传承”护发机构,并以此吸引流量后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实施进一步诈骗。
在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指导下,杨浦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调查发现,犯罪分子系通过某短视频平台发布引流广告,声称其产品是“少白头”的福音,号称服用60天就能让白发直接“返黑”,乃“中医世家、流传金方”。
在吸引被害人关注并添加相关网络社交平台账号后,犯罪分子冒充专业医师,以“网上诊疗”、出具“专业报告”等方式,取得被害人信任,随后以被害人“毛囊不畅”、“肝肾不好”、“需要调理”为由,诱骗被害人网购所谓的育发中药膏、流传金方茶、理疗足贴等产品。
而在被害人使用无效果后,又以其“体质不好”,需要量身打造“发质转黑”计划调理等为由,再次推销所谓的“保健品”实施诈骗,每次诈骗金额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
其中,受害人张女士的遭遇就很典型。今年7月的一天,她通过手机刷看某平台短视频时,被推送到了一则“黑发保健品”的广告。
视频中号称:可以花极少的钱让白发转黑,并且60岁前不会再返白。虽然尚未满40岁,但张女士已有不少白发,广告中的承诺不禁让她怦然心动,于是添加了视频中显示的微信号。
随后,一个微信头像是“穿着白大褂的女青年”与她进行了联系。女青年自称是“王老师”,她像医生一样询问了张女士的身体状况,并要求其传送头发照片进行鉴定。很快,“王老师”将一份诊疗结论发给了张女士。
“毛囊不畅”、“肝肾不好”、“需要调理”,看到这些貌似“专业”的诊断结论,张女士有些半信半疑,要求查看对方的专业资质证明。“王老师”便发来了所谓“博士园毛发健康中心”的照片和定位地址,并声称张女士可以上门进行验证。
虽然提供的地址位于广东无法验证,但张女士禁不住对方所谓“秘方”神奇疗效的诱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花了1580元网购了一个疗程,并收到了对方寄来的育发中药膏、流传金方茶、理疗足贴等产品。而在使用这些产品一段时间后,张女士发现自己的白发并没有发生转黑。
当其向“王老师”提出质疑时,对方又以其“体质不好”,需要量身打造“发质转黑”的调理计划为由,又陆续向张女士推销了所谓的“洗头茶”、“本草乌密”等产品,并分两次又收取了12000多元的费用。而当张女士使用这些产品后,非但头发没有转黑,还出现了头皮红肿、脸部浮肿等症状。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后,张女士向杨浦警方报了案。
对此,专案组多次走访调查,掌握了该团伙的组织架构和主要成员。在固定大量犯罪证据后,今年9月27日,在当地警方的大力支持下,专案组分赴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同步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54名,当场缴获大量诈骗用话术本以及作案手机、电脑等涉案物品。
经查,该犯罪团伙采取公司化架构运作,分工细致。其在广东、湖南、湖北等地招募人员,将其分为多个下线小组,每个小组一般由负责人、财务和若干“客服人员”组成,人数在10人左右。
该团伙先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广告引流,吸引被害人添加视频中公布的网络社交平台账号。其后,通过专门话术,一步步骗取被害人信任,并引诱其一而再、再而三地以高价网购所谓的养生护发产品。为顺利实施诈骗和获取被害人信任,该团伙还专门设计了诈骗话术本在团伙内部开展培训,并虚构了所谓“毛发健康中心”、伪造了相关体检及鉴定报告。
后经查实,其所售产品均为质量低劣的“三无”产品,成本价大多为数十元,而网络售价则上百甚至上千元。
经初步统计,该犯罪团伙诈骗范围涉及全国各地,受骗群众近千人,诈骗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目前,该案已抓获的犯罪嫌疑团伙中,已依法逮捕49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5人,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网购欺诈消费者,消费者怎么维权?
一般的消费索赔案中,消费者可以拿着商场开具的消费凭证,直接向商家索赔,或是向当地的消协及工商部门请求协调。然而在网上交易中,买家很少向卖家索要相关凭证,加之网络交易多数情况下是跨地域交易,即使投诉到消协,也常常出现管辖不及的尴尬。
另外,在网络交易中,消费者仅能看到网页上虚拟的商品,接触不到商品实体,对销售商所在地、是否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注册资金的数目、是否有能力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等问题都不知情,直接导致诉讼无门的结果。大部分消费者买了假货以后主动放弃自身的权利,是维权成本太高所导致。那这是否意味着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只能充当忍气吞声的角色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网友在进行网络购物时,应尽可能多地问清楚买卖双方要承担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商品的详细信息,并索要相关的网络购物凭证,一旦日后出现纠纷,这都是与商家进行交涉的有力证据。另外,如果对方的报价与市场价格相差太大,尽量不去购买,消费者再聪明,都比不过商家。
再者,消费者在收件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包装是否有破损或封口有无开启,并当着快递员的面当场验货,确认之后再签收。如果货物有短缺、损毁或者与发件方描述的不一样,那么要求快递员当面举证,并向物流公司或卖家索赔。最重要的一点,网上购买商品时要注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比如支付宝、财付通等,切勿私下从银行转账。赵律师还补充到,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拨打北京晨报等专业媒体的投诉热线,借助媒体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综上所述,网购时,应尽可能询问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商品的详细信息,索要相关网购凭证。日后一旦发生纠纷,这是与商家协商的有力证据。如果遇到诈骗,请及时报警。以上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平台律师,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2021.11.11 15:18:11